酸性廢物在我們的身體裡開始堆積,漸漸地由氣體變成液體,久而久之又變成了結晶。如結晶堆積在某處,該處的神經、血管、淋巴等代謝管道受到壓迫、造成阻塞,並開始侵蝕細胞組織,便導致神經傳導不良。而受壓迫的部份,因為無法得到適當的養分供給,導致細胞組織開始壞死,我們就會感到身體不適,例如:肌肉酸痛、疲倦、情緒低落或失眠等。
而「自由基」一如它的名稱,擁有自在活動的特質,因為它是人體內一種不安定的分子,必須靠著去掠奪其他分子的電子來穩定自己,所以,比起其他分子活潑許多。自由基往往伴隨著身體的氧化作用而生成,氧化又是一個人產生動能的必經過程,因此,人體內總是無時無刻地製造出自由基。
「排酸療法」中的「酸」,指的是什麼呢?簡單地說,就是身體內部正常運作中,所產生的堆積廢物。這些廢物,理論上應該隨著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排出體外,但難免因為代謝遲緩,多多少少會殘留在身體裡,一旦累積過多,就會造成生理老化。
像自行車計時賽這種速度與耐力的運動,競賽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35秒左右,但需要體內迅速產生能量,這時若糖元得不到充分分解,就會生成血乳酸。而人體血液內血乳酸的堆積,會使人感到疲勞,導致肌肉收縮乏力,運動速度和運動頻率降低。
乳酸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,提供能量作為肌肉的活動之用。一些需要在一至三分鐘內完成的大強度活動,例如:四百及八百公尺賽跑,都非常依賴乳酸系統來提供能量。乳酸在激烈運動過程中的堆積,確實會型成肌肉PH值的下降,造成肌肉酵素活性的降低,進而形成肌肉的疲勞現象。
在激烈運動後一至二小時,血乳酸的濃度應該就能恢復到休息時的狀態,運動後一至二天才出現的遲發性肌肉酸痛的運動者,血乳酸的濃度並不會有顯著的上昇;突然急遽增加運動量與強度、進行大量的肌肉離心收縮運動,造成肌肉纖維的輕微斷裂傷害,才是遲發性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。
運動後的休息方式,對乳酸的排除效率也有明顯影響。運動時產生的乳酸,在運動結束後,大約有75%會成為有氧能量代謝的來源,只有25%左右會由肝臟與腎臟再儲存。因此,運動後應該要以慢跑或其他輕鬆的緩和運動來調節,這樣可以加速血乳酸送到肝臟儲存與氧化的反應,增加心臟與工作肌利用乳酸做為燃料的量,確實提昇血乳酸的排除效率。否則過多酸性物質不斷的累積在體內,久而久之便會行程病灶。
酸從運動生理學觀點來看,人類共有三個管道,用來支持運動的進行。這三個管道分別為磷化物系統、乳酸系統及有氧系統。磷化物系統提供瞬間動作所需要的「動能」,這種動能只能支持激烈運動幾秒鐘。該系統主要是以磷化物作為運動時的能量來源,因此乳酸的堆積量相當有限。
這三大系統所產生的「酸」,若無法有效的排泄出體外,輕微者會產生肌肉酸痛等現象,但累積久了之後,逐漸形成難以排除的結晶,便會開始侵蝕我們的健康。
磁是一種金屬氧化物,在《本草綱目》及《中藥大辭典》等著名藥書中均有記載有關用磁治病的藥方,「磁療法」早已被醫務界普遍採用。「磁療法」或「排酸療法」能有活血、化瘀、消腫、止痛、消炎、鎮痛等作用。故使用磁叉,即「排酸棒」,來按摩能促進新陳代謝、消除肌肉疲勞、舒筋活絡、通淋巴、去黑眼圈、去水腫、V面、收緊肌膚,並協助身體調節酸鹼度及治病!建議大家使用排酸棒前後喝適量的溫水,從而幫助身體通過排泄把身體毒素及廢物排出!請大家參考本公司提供的按摩指引作「排酸療法」!
使用排酸棒時,手臂及手掌不需太出力,只需透過手指將排酸棒固定在手掌中即可,此時小指的位置是在排酸板的下方,扣住震壓桿,其他四指則是在排酸板的上方,握住握柄。記得在震壓時,掌握病人能承受的力量,不可太快或太用力。 排酸療法的原理是透過震壓的方式,使埋藏在皮下深層及關節周圍的酸性物質由固體變成液體、氣體,並透過呼吸、糞便、尿液、汗液等形式排出體外,為了使這些酸性物質較容易被微血管吸收並排至體外,應該要請使用者進行數次深呼吸。此外,震壓肌肉後,也應該要適度運用排酸板對使用者的肌膚進行刮療,以使浮出至皮下淺層的酸性氣體能夠盡快經由汗腺排出體外。使用排酸板進行刮療時,基本的操作方式是將排酸棒側面立起,以中指、無名指及小指握住握柄,並以食指、大拇指夾住排酸板及震壓桿,再以排酸板對使用者的肌膚進行刮療。
有關磁叉的資料,請按此!
(摘自:排酸療法:施銘的另類療法,作者:許麗雯,信實出版社發行 及 i-Nature自然生活網)
Copyright since 2016 Natural Health Beauty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