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足太陽膀胱經」,簡稱「膀胱經」,主要用來治療感冒、頭痛、鼻炎、暈眩、眼部疾、三叉神經痛、精神疾病、腰背痛、肩頸酸痛、小便不利、遺尿、便祕、下腹痛及婦科疾病等。
「晴明穴」位於內側眼角稍上方凹陷處,左右各一,主治近視、夜盲、斜視、視力退化、目眩等眼部疾病,也治鼻塞、過敏性鼻炎、急性腰扭傷、坐骨神經痛、心跳過速等。
「通天穴」位於前額髪際中央兩側1.5寸,再往上3寸,左右各一穴位,主治鼻塞、鼻涕不止,頭痛、三叉神經痛等。
「天柱穴」位於後髪際底部中央往上半寸(半拇指橫寬),往兩旁一寸,左右各一穴位,治落枕、暈眩、慢性鼻炎、鼻竇炎、耳鳴、高血壓、虛冷症等。
「風門穴」位於第二胸椎左右兩旁,約1.5寸,主治頭痛、鼻塞、肩頸痠痛、胸背痛、嘔吐、暈眩、咳嗽等。
「肺俞穴」位於第三胸椎左右兩旁,約1.5寸,主治感冒、咳嗽、氣喘、盜汗、腰酸背痛、虛冷發燒等。
「心俞穴」位於背部第五胸椎左右兩旁,約1.5寸(比大栂指稍寬)處,主治心痛、心悸、失眠、胸悶、記憶力衰退、盜汗、嘔吐、夢遺、慢性支氣管炎等。
「肝俞穴」位於第失九胸椎左右兩旁,約1.5寸(比大栂指稍寬)處,主治失眠、口乾、肌肉抽筋、食慾不佳、黃疸、脊背痛、胃痛、胸痛、肝疾等。
「胃俞穴」位於第十二胸椎左右兩旁,約1.5寸(比大拇指稍寬)處,治消化不良、嘔吐、腹脤、腸嗚、胃下垂、十二指腸胃潰瘍、口角炎肝炎、焦躁等。
「三焦俞穴」位於腰部第一腰椎左右兩旁,約1.5寸處,主治消化不良、腸鳴、腰酸背痛、四肢腫脹、小便不利、糖尿病等。
「腎俞穴」位於腰部第二腰椎左右兩旁,約1.5寸,主治腰痛、腰膝酸痛、下肢無力、耳鳴、月經不調、經痛、不孕、遺尿、遺精、陽萎等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。
「大腸俞穴」位於第四腰椎左右兩旁,約1.5寸,主治腿痛、腰部扭傷、腹痛、腸鳴、腹瀉、腹痛、便秘、背部僵硬男性早洩、坐骨神經痛等。
「膏肓穴」位於肩胛骨下方,第四、五肋骨之間與第四胸椎左右兩旁3寸交會處,左右各一穴位,主治腰酸背、肩頸痠痛、氣喘、咳嗽、身體虛弱、盜汗、遺精、健忘等。
建議大家可以使用「磁穴經絡按摩棒」沿著膀胱經的穴位推按,用合適自己的力度於上述12大穴位,由上而下的方向推按大概1-2分鐘;而當有需要時,更可在疼痛的穴位加推至5-10分鐘,從而改善上述的身體不適!
下午3:00~5:00 《申時》足太陽膀胱經當令時,需多飲水助排泌!
血氣流注於膀胱,膀胱為腎之腑,五行屬水。要多補充水分,有助膀胱排除體內廢物,以促進泌尿系統的代謝。
(有關其他經絡的養生時間,請按此。)
有關「磁叉」的詳請,請按此!
Copyright since 2016 Natural Health Beauty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